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少年强则国强更不是一句空话。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条文来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这样的情况:未成年人受虐待受欺凌,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甚至,有的父母、长辈也成了损害自己合法权益的人。那么,现实中,青少年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损害可以分为几种情况。先说第一种情况:父母损害孩子的合法权益该怎样维护。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会认为,我生了你,养了你,就得管着你,但是,有的父母管束过了度,比如,完全不允许青少年交异性朋友,异性同学甚至说话也要干涉,这就从某种程度上侵害了青少年的正当权益。有的父母甚至有暴力倾向,孩子不听话就会大打出手,感觉我打我自己的孩子不犯法,其实,这都是侵害了孩子们的权益的错误观念和行为。作为青少年,对待父母这样的行为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要多与父母交流,告诉你的想法,说出你内心的苦闷,这样,文化素质比较高的家长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有的家长意识到你已经长大了,有思维了,就会收敛自己的行为了。在有的地区,因为经济等原因,还存在家长剥夺孩子上学的权利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青少年们一定要勇敢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益。当然,也可以求助于老师,求助于政府部门,求助于法律援助。
第二种未成年人权益受损害的情况是:校园欺凌。
从清风明月、书声琅琅到国运兴衰、人心所向,校园是孩子们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她是浸润文化的沃土,是文明的殿堂。她本该是一方净土,不应有任何阴影的困扰,然而近年来各地校园欺凌案件时有发生:有同学总是出口成脏、恶语伤人;有同学总是横行霸道,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辱骂、扇耳光、拳打脚踢、甚至强迫脱衣服、拍摄羞辱视频在抖音、微信群、朋友圈等进行传播……这些令人愤懑的暴力手段频频出现在本该和谐友爱的校园当中,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也深深刺痛了整个社会的神经。
何以才能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可喜的是,国家有关校园欺凌的相关法律法规正在完善,欺凌者不再逍遥法外。青少年如果遭遇校园欺凌或暴力,应该怎样应对呢?一是依靠法律,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二是依靠老师,请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三是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依靠治安人员和群众,必要时向周围的群众或者其他的人求救,让身边人帮忙;四是依靠自身的智慧: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缓解气氛,顺从对方,获取信任,争取时间应对。
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健全的法律,合格的家长,有责任心的老师,还有青少年自身的素质。一方面,司法机关应当主动担当作为,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坚实司法保护;另一方面,未成年人保护不能仅依赖司法机关单打独斗,更需要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共识,让教育部门等相关责任主体知悉法律要求,积极履行承担的义务,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