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业务研讨

        黄志丽办案的“诀窍”

          发布时间:2016-05-16 16:29:44


            正确认识、全面把握和大力推进法官心证和法官观点的积极释明,将辨法析理贯穿始终,可以让当事人更加理解并信服司法的公正。

            2002年以来,黄志丽办结5000多件案件,没有发回改判、没有信访投诉,不能不让人深深的折服。那么,这里边有什么 “门道”乃至“诀窍”?

            书记员刘颖跟师傅黄志丽开庭办的第一个案子是一起有关古玩的案件。庭审中,围绕对一枚抵押物“大义通宝铜钱”的鉴定,案件陷入了僵局。这时,黄志丽开口了:“被告,大义通宝是元末起义军陈友谅铸造的,有小平、折二、折三共三款,从照片上看,铜钱品相可不赖,既然是祖传的,那是存世款,可不是‘生坑’,你是行家,没有三五千能出手?”被告董某一愣:“黄法官,‘生坑’你都懂啊?”黄志丽笑了笑。之后,董某不再主张鉴定了,无奈地开始说实话,最后案件顺利调解结案。

            又有一次,黄志丽审理一起普通的离婚案,刘颖感到被告频繁对原告施行家庭暴力,案子不是判决离婚就是调解离婚,可这时黄志丽突然宣布了休庭,让被告单独留下来谈话。只听黄志丽问被告:“我看你情绪有些怪?怎么会老是打老婆?”听完被告回答后,黄志丽又说: “你有没有特别爱流汗?情绪容易激动的时候还会心慌?你看这么多人只有你满头大汗!”听完被告回答后,黄志丽再说:“你可能是得了甲亢,我学过一些医学知识,你赶紧去医院检查,甲亢不是什么绝症,早治疗就好。”结果,被告到医院诊治果然是得了甲亢而不是他臆想中的癌症,原来丈夫误以为自己得了绝症而媳妇又不关心所以总打仗的这个家庭,原因找到,又重归于好,案子以撤诉结案。

            单就这两个案件,缘何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细观察,是因为黄志丽开展了法官心证和法律观点的积极释明,当庭公开了法官对证据举证程度的看法,公开了法律观点和裁判理由。前一个案例中,具体公开了法官需鉴定物“大义通宝”铜钱的看法,提出了“不止三五千”的裁判观点;后一个案例中,公开了法官对当事人施行家暴原因的看法,一语中的案件矛盾纠纷的症结,进而使案件顺利解决。

            法官心证和法律观点的积极释明,泛指能够促使让当事人在诉讼中穷尽证据资源,选择正确的诉讼请求、诉讼主张及抗辩、举证、质证的实体性释明,是目前我们不少法官容易忽略的问题。当前,正确认识、全面把握和大力推进法官心证和法官观点的积极释明,将辨法析理贯穿始终,可以推进司法实质公开,提高审判质效,提升司法公信,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客观必要性和工作紧迫性。这方面,黄志丽等优秀法官以出色的实践,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学习的典范。

            法官审理案件,要将调查研究贯穿始终,让裁判最大限度地符合客观事实;要将亲和调解贯穿始终,让群众感受到法官的爱心、司法的温情;要将释法析理贯穿始终,让当事人理解并信服司法的公正。而这其中,重中之重应当是推进法官心证和法律观点的积极释明,将“释法析理贯穿始终,让当事人理解并信服司法的公正”。这是法官的看家本钱,是法官的“手艺”,是从合格法官走向优秀法官的“诀窍”。

        责任编辑:李敏    

        文章出处:人民日博365娱乐场_365bet投注网站_365bet足球游戏报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3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日博365娱乐场_365bet投注网站_365bet足球游戏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