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相的更隐蔽的公款吃喝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要坚决摒弃吃喝风,严格惩戒舌尖上的腐败,扎紧“公款吃喝”的篱笆,刹住不正之风的衍生和蔓延。
中央纪委监察部官方网站公布了对15家中央机关及央企的专项巡视情况反馈。中央第二巡视组向国务院扶贫办反馈指出:存在公款吃喝并弄虚作假报销餐费、无实质性任务出国、公车管理混乱、违反财经纪律等问题。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公款吃喝得到有效遏制。然而这类现象却并未绝迹,变相的、更隐蔽的公款吃喝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正如中央第二轮专项巡视公布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存在公款吃喝并弄虚作假报销餐费等问题,就是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实版。公款吃喝并弄虚作假报销餐费等问题无疑就是“权力躲猫猫”,这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衙门作风,是掩耳盗铃式腐败。
公款吃喝屡禁不止,其原因是权力监督不到位、监督流于形式,监管机制不完善,为“变相”腐败开了方便之门,还在于惩处不力,造成腐败问题治标不治本。公款吃喝、弄虚作假报销餐费警示我们,虽然在中央反“四风”的高压下,一些部门的“三公经费”确实有所减少,但不是“三公经费”数字小,公款消费就真的少了,而是数据公开的背后还藏有许多猫腻。
庸俗的吃喝风,吃坏了党风政风,吃坏了社会风气。公款吃喝、奢靡浪费是典型的“败家子”行为,对我行我素、屡禁不止、弄虚作假的公款吃喝行为须“零容忍”,管住“好吃”官员的口要用制度划出“红线”,把公款大吃大喝的官场陋习纳入法治进程,既让官员明底线、知进退,又让惩治滥用公款的行为有法可依。要强化问责力度,各级政府在惩治“舌尖上腐败”要有断腕的决心和严肃的铁律,让爱吃偷吃的官员丢位子、掉官帽。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各级领导干部须树立艰苦奋斗的事业观和生活观,把勤俭节约作为政德标准,不搞排场、不破标准,事事简朴、处处节约,带头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打好刹住公款浪费的“攻坚战”,各级党政机关要严格执行财经法规,规范财政预算制度,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严格各项监督检查,做到三公消费上无漏洞、无暗箱、无浪费,坚决遏制铺张浪费之风和“嘴上腐败”,切实维护党政机关的良好形象。强化监督,强化人大、审计、纪委等监督职能,高悬“不敢公款吃喝”的利剑,狠刹吃喝浪费的不良风气,将公款吃喝纳入党员领导干部问责体系,纳入法律惩处范围,违规必惩,震慑“公款吃喝”等奢侈浪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