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解放思想的产物,也是解放思想最大的受益者。“不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既道出了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诀窍”,又讲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是要解放思想,二是要大胆实践。
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之路,成为我国品牌之都和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在没有任何产业基础的情况下,发展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从起初只有少量科技人员的“科技荒芜地带”,迅速成为拥有几十万科技创新人员的创业基地。这主要是由于深圳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不断破除影响自主创新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通过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要素市场和投融资制度等相关方面的改革,激发科技人员和企业家的创新活力,使企业可以按照市场规律高效配置创新资源,并使深圳具备了聚集和创新要素的能力和条件。
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更是年轻创业者的天堂。据有关资料显示,深圳市民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正因如此,使深圳这个城市更加充满了活力。这次深圳之行,给我的另一个最大感触就是,深圳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怀。深圳不拒绝任何一个到深圳的有创业热情和激情的年轻人。华为做为深圳目前企业中的龙头老大,起步之始也只是几个年轻人合伙组建的小企业。但深圳这片沃土没有因为企业投资小、规模小而拒之门外,相反千方百计支持创业者投资兴业,千方百计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最终使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更让一大批年轻人由最初的创业者完成了投资者的华丽转身。
实践证明,创业者未必是投资者,但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华、有热情的创业者,依靠他的聪明才智最终可以为地方发展带来巨大的投资回报。在这种示范效应和政策效应的影响带动下,一拨又一拨年轻的技术人才争相集聚深圳。也正是这样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创业者,为深圳领先全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不竭动力。就高新而言,当前应着力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研究制定吸引专业技术人才、支持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让高新成为全国年轻创业者向往的热土、汇集的洼地。二是加快适合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年轻人创业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最大程度地降低年轻人创业创新成本,增强对外吸引力。三是加强产学研结合融合,谋划推介一批短平快项目,帮助年轻人创业创新发展少走弯路。
深圳前海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大胆创新,探索建立了“1855”考核结果强制分配模式。即10%为优秀,80%为合格,5%为基本合格,5%为不合格。对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的两个5%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这一机制,倒逼每一位工作人员每天高效率、高质量、高节奏的拼命工作。
因为不工作、不做好工作就意味着停职待岗,更意味着丢饭碗、没饭吃。也正是这种严格的人力资源管理,管出了企业好评如潮的好作风、好服务,管出了争相投资深圳的好项目、大项目。当前高新,在洛阳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中的目标和定位已经明确,实现在“四个定位”中有担当有作为的任务和措施已经确定,当务之急,是以目标管理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千方百计推进涧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干部仍是决定性的因素。
我们高新区作为城市中的一个功能区,它具有较为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优惠政策资源,是城市或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基地和产业集群的源头,在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集群的升级、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城市势能的提高和增强城市的辐射力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未来时期,高新区的发展需融入产城融合理念,实行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同步推进、相互协调。产城融合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组织方式问题,它包含了产业新融合的产业业态融合和城市新形态的城市形态融合,产业与城市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包容的融合体。在产城融合理念下,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求城市功能与之相配套,而且还要突出产业的特色;城市的发展在完善城市功能与发展环境的基础上,还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
高新的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高、作风硬,但推诿扯皮、眼高手低、沾轻怕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领导干部仍然大有人在,必须下决心、下大力气坚决纠正。借鉴前海经验,在干部队伍管理上也要大胆创新:一是创新目标管理考核结果运用模式,强制分配不达标数量,对考核不达标单位和不达标单位主要领导给与相应的处罚。二是创新干部工作监督评价机制,把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纳入服务群企业生存发展提供良好土壤,支持和引导企业顺应市场,在市场作用下发展壮大、转型升级。